来源:发布时间:2021.12.15浏览次数:次
一年来,在校长室的领导下,教务处以提高学科素养为核心,打造设计样态;以理论和实践“两层面”并行,构造实践样态;以教学研修、课例研磨、特色研讨“三模块”研修,铸造教师研修新样态; 初步构建“一核心、两层面、三模块”的校本研修新模式,从而实现学校校本研修的高效运作,实现教师专业的有效成长。
现将本年度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如下:
一、工作举措
(一)突出一个核心,依托教科研,促进教师内涵发展
我校形成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、教务处长为具体负责人,各教研组为实施者,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结构。
校本研修工作以提高学科素养为核心,将教科研与培训融为一体。构建、细化校本教研体系和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与模式。从树立课程意识、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多方面进一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,探索从“授之以鱼”向“授之以渔”转变;从“知识学习”向“拓展学习”“发现学习”转变;从“知识传授”向“知识建构”“知识创造”转变,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生本意识,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探研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,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。
(二)抓住两个层面,构建校本教研运行机制,打造学校教研文化
1.理论层面。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,牢固把握教育科研工作的实质,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、学校内涵建设、全面教育质量提升的贡献度为目标,着力于“问题中心”,着力于分层分类推进,着力于研究过程、方法、目标的落地,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学科素养为核心,以课题研究为抓手,明确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,推动教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。
2.实践层面。课堂实践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:立足课堂,反思改进,多轮磨砺,整体提升。课堂必须基于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境,合理开发教材,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,以培育学习力为侧重,延伸学习的深度,夯实学科素养。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,校本研训立足研修主题,针对课例,训练教师的课堂执行力,在磨炼中提升教师课堂细节的把握能力
(三)构建三大模块,搭建平台,铸造教师研修新样态
1. 教学研修
强化业务与理论学习,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基础,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。
加强骨干教师引领作用。启动骨干教师晒课活动,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, 我校市第二层次骨干黄朴、吴影、孔丽娟三位老师参与本次活动。骨干教师风采各异,分别从专业知识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,完成了一堂堂精彩的示范展示课,真正做到了“传道有术、授业有方、解惑有法”。
发挥青年教师新力量。9月23日至24日,组织新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,旨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促进青年教师与成熟型教师的交流互助,提升其综合素质。四位青年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,呈现出各具特色、精彩纷呈的课堂。10月19日,开展青年教师共同体共读一本书活动。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,我校开展青年教师共同体“思·研·行——共读一本书”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,通过圆桌沙龙,自由发挥,相互串联等形式,围绕“书本内容、个人心得及思想收获”分享暑期青共体共读的温籍人类学家项彪的《把自己作为方法》,青年教师们畅谈收获与感悟。
抓好常规教研组建设。4月—12月,我校开展教研组公开课活动,强化教学过程监督,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。各教研组参与听课和集体评课活动,从听课中“解剖麻雀”,发现问题,寻找答案;从评课中拨开迷雾,探幽发微,寻觅路径。
2. 课例研磨
共同研磨新课标改革下新教材,加强名师专家与教师之间专业研讨、经验分享、牵手交流,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。
10月,开展“学教材”活动。我校分批邀请市优秀名师、专家作培训指导,开展了小学语文、小学数学、初中英语组、初中科学组、初中文综组等七场讲座,创造了教学思维碰撞的良机,使教师们对新教材的解读和认识有了更加全面、透彻的理解。此次名师讲座的开展,转变教师教学观念,打破教与学的壁垒,为老师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路径。
11月,开展“备教材”活动。我校举办小学语文、小学数学、小学英语、小学科学、初中英语、社会学科等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。各学科教师依据自身实践与探究,深度开发教材资源,把知识传授与其他育人功能结合在一起,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。本次活动,旨在促进教师对课程、教材、教法的研究,推进课堂教学变革,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。
12月,开展“讲教材”活动。通过举办名师大讲堂,使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,不断创新教学方法,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。
3. 特色研讨
校本研训工作秉持“形式多样,讲求实效”的原则,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,为老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、创造条件。
5月—11月,推出“求真务实,探寻本真之路”教研组风采展示专题,通过9期推送,向大家展示了一支勤学善思、孜孜以求、默默耕耘的教师团队,以“文、真、合、和、研、探、术、创、爱”的理念,展现体校特色,诠释本真追求。
开展初小衔接课堂教学活动。我校小学组、初中组于5月9日至10日联合开展2020学年第二学期初小衔接课例研讨活动,由前期研讨、同课异构课例展示和互动评课议课三个环节组成。本次活动突破传统教学,方法新颖,实现初、小课堂的无缝对接。
5月—12月,开展党史进课堂活动。我校党委联合综合组、文综组、语文组开展党史进课堂系列活动,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,将党史教育“融”进教材,“请”进课堂。文综组把中共百年征程融入到历史教学中,开设《百年征程 百年梦》专题,向学生讲授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,传承红色基因,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;10月19日,综合组陈茹茹老师执教《共产儿童团歌》,通过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,融看、唱、做、玩为一体,运用歌曲赏析、历史介绍、现场演奏、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,让学生们从中汲取“红色素养”;11月26日,语文组李燕老师执教《红色照耀中国》,结合课程内容,带领学生深入党史,把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方位融入课堂教学,既展示出课程本身的个性魅力,又体现出党史课明理、增信的要求。
二、成绩喜人
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,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,取得优秀教研成果。本年度有59件教研成果被评为市直级以上优秀教研成果,其中论文16篇、学科类指导14项、课题7项、案例2个等。
李杨杨、叶晓妮老师分别获温州市第六届学科骨干教师、骨干班主任;金琦、叶海和老师在2021年温州市各类课题结题与优秀成果评审中均获二等奖;在2021年温州市(市直)中小学(幼儿园)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,我校16篇论文荣获佳绩,8篇论文获市级奖项,其中林影、朱婷婷老师获市级二等奖;单武达老师在2021年温州市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化学习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;朱婷婷老师在2021年温州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等。
三、工作展望
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,教务处初步总结提炼出了教学教研工作的工作范式,即“目标引领——教研设计——效果评估”。(1)目标引领:教学活动有教研主题,与学校倡导的教学理念契合,研在教前,追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活动方案。(2)教研设计:所有教学活动形成方案,落实责任制。校长室、教务处、教研组三级联动。(3)效果评估:有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听评课,有教研组的二次教研,有个人的教学反思,有教学资料的分享。有了目标引领,有了工作范式,各项工作才能得以井然有序开展,稳步扎实推进,在教科研道路上行稳致远。成绩属于过去,未来值得期待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研培训力度,向教研要质量,依托教研创特色,提升我校教科研品牌活动策划力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